玉米市場迎新價格承壓 燃料乙醇或破解庫存“堰塞湖”
進入9月,我國從南到北,玉米市場進入“迎新”敏感期:南方春玉米上市接近尾聲,北方主產區早熟玉米零星上市,距離新玉米批量上市時間越來越近。在玉米取消“臨儲政策”,全面邁進市場化的第一年,玉米價格走勢并不樂觀,有關專家指出,目前迫切需要通過增加市場消費,如增加燃料乙醇消費,來化解市場所面臨的“堰塞湖”式的玉米庫存和價格下行壓力。
玉米庫存現堰塞湖
2016年,國家調整農業種植結構,調減“鐮刀彎”地區玉米種植面積,我國玉米播種面積預計為5.47億畝,同比下降2500萬畝;總產量預計為2.19億噸,盡管比2015年下降558萬噸,但仍為歷史第二高產量。
隨著秋糧批量上市步伐加快,加之國儲糧加量投放市場的雙重壓力,玉米市場現貨價格跌勢已然開啟。從期貨市場來看,美國農業部預計今年玉米單產為174.4蒲式耳/英畝,雖低于預期水平,但仍然是創下歷史最高紀錄的預期,期貨價格也有承壓之勢。
據布瑞克統計,截至8月23日,我國玉米庫存約有2.6億噸,這種“堰塞湖”式的庫存量給國內玉米市場帶來巨大的下行壓力,并帶來巨大的財政負擔。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統計,每噸玉米每年庫存成本高達250元左右,按此計算,目前2.6億噸玉米需要付出的庫存成本費就高達650億元。因此,促改革、去庫存形勢依然嚴峻。
深加工發展需求迫切
面對玉米去庫存的巨大壓力,玉米深加工行業的發展就顯得更加迫切。
近日國家糧食局發出通知,要求提早謀劃、綜合施策,充分發揮各方面積極性,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。開拓新的消費點、擴大可持續的消費空間,是更可持續的做法。
中國玉米網總經理王寶全認為,未來通過深加工行業增加對玉米需求可能體現在,國家增加燃料乙醇產能,并允許使用玉米生產,目前來看,燃料乙醇的需求還有增長空間。據了解,擴大玉米消費有兩種途徑,一是出口,二是增加內需。國內外玉米價格倒掛,不大幅降價出口沒有市場。增加內需,飼料消費受終端需求影響,很難在短時間內大幅增加;擴大深加工消費量,由于當前我國玉米深加工的淀粉、酒精、檸檬酸、賴氨酸等產能嚴重過剩,開工率不足,下游市場需求接近飽和,這些產品很難大幅增加玉米消費量;燃料乙醇具有市場空間大、去庫存時間快、經濟可行、環境和社會效益顯著等優點,將成為當前大量轉化玉米最有效的途徑。
國內玉米價格回歸市場化,使得燃料乙醇生產成本大幅下降,燃料乙醇企業不再單純依靠政府補貼,可以實現企業的初步良性運轉,這對燃料乙醇行業良性發展是一個良好的開端。
適時啟動安全調節閥
在美國,用玉米生產燃料乙醇,玉米是美國最典型的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農產品。美國2014/2015年度玉米產量達到3.5億噸左右,而庫存僅為4500萬噸,其中約有1.2億噸的玉米轉化為燃料乙醇。消費的穩定保障了庫存的合理、生產穩定和農民利益,形成了良性循環。
其實,當出現糧食豐產、庫存有余時大力發展和鼓勵使用燃料乙醇,有助實現產需平衡。當出現災害年份或非常因素導致糧食短缺時,由于燃料乙醇實行的核準生產及國家指令性計劃這一管控辦法,可適當減少燃料乙醇。因此,燃料乙醇是糧食生產的推進器和安全的調節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