燃料乙醇蓬勃興起的綠色新能源
近年來,秸稈焚燒排放大量二氧化硫、二氧化氮、可吸入顆粒物等大氣污染物,加劇城市霧霾。禁止燃燒秸稈成為最近幾年環保工作的重點之一。而作為霧霾的另一罪魁禍首機動車尾氣排放,也被推到風口浪尖上。面對機動車帶來的污染,提升油品質量顯得尤為重要。
日前發布的 《安徽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報告》顯示,“十三五”期間安徽省大氣污染防治面臨的問題和形勢嚴峻。有關專家表示,安徽省是我國最早推廣乙醇汽油的省份,已經取得了成功經驗,應以此為抓手,加大力度全面推廣乙醇汽油,有效減少霧霾。
推廣車用乙醇汽油走在全國前列
在普通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燃料乙醇(俗稱酒精),制成車用乙醇汽油。按照國家標準,乙醇汽油是用90%的普通汽油與10%的燃料乙醇調和而成。使用這種車用乙醇汽油,汽車無需更改發動機。
燃料乙醇的加入,提高了汽油中的氧含量,使得汽油燃燒更加充分,減少了碳氫化合物、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PM2.5的排放;替代了原有的辛烷值促進劑甲基叔丁基醚(MTBE,很難生物降解。當人們暴露在高濃度的MTBE中時,會引起惡心、嘔吐、頭暈等不適癥狀);同時降低了汽油中芳烴的含量,可減少次級PM2.5排放。
“開發乙醇代替汽油,既節約能源,又可使汽車排出的有害氣體減少,是一項有利于保護環境和資源的新課題。”國家車用乙醇推廣領導小組特邀顧問、原中石化科技部主任喬映賓指出,我國已成為石油進口大國,受資源的影響,原油供求矛盾日益突出。車用乙醇汽油一方面有利于緩解石油緊缺矛盾,另一方面,有利于改善大氣環境。用乙醇替代等量汽油,可使汽車尾氣污染減少1/3,同時可避免對地下水造成污染。
大量研究發現,與普通汽油相比,乙醇汽油總體可減排PM2.5超過40%。其中,汽車尾氣中碳氫化合物(CH)濃度平均下降42.7%,一氧化碳(CO)下降34.8%。
我省自2005年4月1日封閉推廣使用乙醇汽油至今的10余年的時間,在節能減排方面帶來了非常明顯的效果。截止到2015年,全省共使用燃料乙醇238萬噸,調配車用乙醇汽油2380萬噸,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88萬噸。其中,2015年使用燃料乙醇約33萬噸,減少碳排放109萬噸。推廣車用乙醇汽油,我省已走在了全國前列。
據省公安交管部門數據顯示,2015年底,全省機動車保有量約為1100萬輛,使用乙醇汽油,相當于減少了約460萬輛機動車的尾氣排放,不僅減少城市霧霾,更有效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。自2015年,我省把“持續降低PM10濃度,努力減少霧霾天氣”,作為對大氣污染防治的具體要求。
消化陳化糧促進玉米深加工
為消化陳化糧,我國從2002年進入乙醇汽油實際推廣階段。我省是較早生產燃料乙醇的省份之一,也是國家定點推廣乙醇汽油的省份。目前,玉米深加工走在了全國前列,已經形成完整的玉米采購、加工、生產燃料乙醇,并在全省內封閉推廣的產業鏈,年可加工省內產玉米總量的1/3。現燃料乙醇年產量達56萬噸、省內使用量達33萬噸,混配乙醇汽油達330萬噸以上,產業規模居全國前列,也為當地玉米消化提供了穩定的消費端。
在國家明確多措并舉消化糧食庫存、大力支持農產品精深加工政策背景下,利用安徽省多年形成的燃料乙醇產業發展基礎,適度發展燃料乙醇是解決這一難題的路徑之一。
玉米是我省皖北地區農戶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,種植面積僅次于小麥。2005年以來,我省玉米產量連年增長,中國統計年鑒表明由2005年的235萬噸增長到2014年的465萬噸,增長近1倍。但在糧食收儲方面則是高倉滿儲,財政壓力巨大。有專家分析表示,現在國家玉米庫存有2.8億多噸,每噸玉米每年的庫存成本大約是在252元,這其中包括了收購費用、保管費用、利息補貼,這還不包括調運、建設倉容等費用。這樣維持下去,財政一年需要付出的玉米庫存成本費用就將超過655億元。可見,玉米“去庫存”已經刻不容緩。
庫存高企也帶來了玉米價格不斷下滑。據我省糧油價格監測周報顯示,2016年1月初的二等玉米批發價還是94.5元/50公斤,到5月8日已經跌到82元/50公斤。 6月中旬,在宿州市埇橋區,淮河糧食產業聯合體負責人李勇告訴記者,去年初玉米每斤售價1.2元,現在市場價只有0.75元左右。省農委有關專家認為,從目前看,作為主要農作物的玉米,要避免出現“賣糧難”,除了多措并舉,準備倉容,增加收儲能力外,更需要增加下游加工業的消化糧食產能的能力。而乙醇企業作為糧食中下游企業,能夠充分帶動糧食市場,在不影響糧食生產的情況下,合理消化農產品存量,使農業供給側改革得到有效落實。
纖維素燃料乙醇市場潛力巨大“以秸稈為原料制纖維素燃料乙醇,可有效解決秸稈露天焚燒難題。”國家能源生物液體燃料研發(實驗)中心副主任武國慶說,每利用1千克秸稈,可直接減少PM2.5排放量20克。目前,夏收夏種是秸稈焚燒多發時節。雖然多地采取了禁止焚燒秸稈的措施,但并未根本解決相關問題。而將秸稈制成纖維素燃料乙醇,可有效解決這一難題。
目前,纖維素乙醇是世界公認的燃料乙醇產業發展方向。秸稈和林業廢棄物,為燃料乙醇的生產提供了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的原料來源。據農業部發布的《全國農作物秸稈資源調查與評價報告》,2010年我國秸稈資源量為8.2億噸以上,其中未利用秸稈2.15億噸,加上可利用的林業廢棄物資源量2.11億噸,合計共4.26億噸。我國每年秸稈產量7億噸以上,其中田間焚燒約1.5億噸,造成資源浪費、空氣污染,嚴重時甚至影響高速公路通行和飛機起降。而發展纖維素燃料乙醇,可有效解決這一難題。據了解,6噸至7噸秸稈能夠制備1噸燃料乙醇,只需利用其中1/3,即可生產燃料乙醇2000萬噸以上,并可減少秸稈露天焚燒。
去年7月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關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》,明確要求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,加快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。纖維素乙醇是國家確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,也將是燃料乙醇產業未來發展的主力。秸稈等農林業廢棄物,將是未來燃料乙醇原料的主體。從技術角度看,我國纖維素乙醇已具備產業化推廣條件。目前,我省正在申請建設纖維素乙醇加工廠,中糧生物化學(安徽)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全國4家燃料乙醇生產定點企業之一,正在籌建纖維素乙醇項目,將實現年產纖維素燃料乙醇10萬噸、消耗農作物秸稈60萬噸。此舉不僅可以有效解決秸稈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,而且在增加農民收入,支持新農村建設方面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。安徽是農業大省,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,一旦農作物秸稈生產纖維素乙醇技術工業化取得成功,經濟性有所改善,燃料乙醇的產量就可以迅速增長。
面對國內纖維素乙醇產業化進程落后國際上先進國家,專家建議,綜合利用財政政策、金融政策、稅收政策、價格政策等手段,大力扶持非糧燃料乙醇,尤其是用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生產燃料乙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