秸稈可制纖維素燃料乙醇
“通過酶的水解,將秸稈中的木質纖維素轉化為糖,再經過發酵、蒸餾制成生物乙醇,將其混配到普通汽油中作為增氧劑,可以促進燃料充分燃燒,從而大量減少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硫、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多種有毒物質的排放。” 諾維信(中國)投資有限公司總監周世豐近日告訴記者,整套工藝在中性的環境下,不加酸堿,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——木質素,可以用作生物質發電,產生的電與蒸汽可以供系統回用,多余電量部分上網。
周世豐給記者算了一筆賬,一個年產6萬噸二代纖維素乙醇的工廠,能為當地帶來1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,每年需要收集約30萬噸干基秸稈,給當地農民帶來約1億元人民幣收入。這個醇熱電聯產項目每年能發電1.2億千瓦時。
周世豐認為,江蘇生物質的市場潛能巨大。2012年,江蘇消耗汽油935萬噸,按照E93#汽油10%的混配比例,潛在燃料乙醇需求大于90萬噸。而蘇北地區生物質資源豐富,每年秸稈可以出產兩季。鹽城至南通沿海有大面積的鹽堿地資源,通過種植耐鹽堿的能源作物,提供生物質原料供應的同時,還能夠實現土壤改良。
如果能在江蘇近海風場所在邊際土地上,同步規劃種植能源作物,布局生物能源,可以提高風電場的經濟附加值,實現能源模式創新。
但是,目前二代纖維素乙醇項目的投運仍然面臨著一“頭”一“尾”(收和賣)的難題。穩定、低價的原料供應需要更加完善的收儲體系,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。據了解,目前燃料乙醇的銷售價格直接與油價掛鉤,油價的頻繁波動使得投資者未來的收益難以預期。
“我們希望政府在政策方面能有更多的支持政策,比如加大對農村秸稈收集利用的補貼力度,制定二代纖維素乙醇的價格激勵機制等。”周世豐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