燃料乙醇空間巨大 煤制乙醇路線成本領先
與國外相比我國燃料乙醇市場空間巨大,目前主要被生物質乙醇所壟斷。而煤制乙醇有望成為繼煤制油、煤制氣、煤制烯烴、煤制乙二醇后下一個煤化工重點發展方向,并憑借顯著的成本優勢對生物質乙醇形成直接競爭。
核心觀點
我國燃料乙醇市場空間巨大,長期來看擁有近940萬噸需求缺口。燃料乙醇能使汽油燃燒更為充分,同時抗爆性好,在全球得到廣泛推廣。2016年我國燃料乙醇產量僅為260萬噸,與美國4266萬噸、巴西1744萬噸的消費量相比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。中期來看,能源局“十三五”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燃料乙醇產量400萬噸,較目前增長54%;而長期看以汽油10%添加比例測算,相比當前有近940萬噸的乙醇需求缺口。此外,乙醇進口關稅上調、乙醇汽油試點推廣都將對國內燃料乙醇需求形成利好。
煤制燃料乙醇成本優勢明顯,比生物質乙醇成本領先300元/噸至800元/噸。我國燃料乙醇分生物質乙醇和煤制乙醇兩條工藝路線,按完全成本測算生物質乙醇成本在4700-5600元之間(G1代4709元/噸、G1.5代5275元/噸、G2代5588元/噸);而煤制乙醇成本普遍在4000-4200元之間(IFP合成氣直接加氫4071元/噸、浦景化工醋酸直接加氫4084元/噸、延長興化醋酸酯加氫4201元/噸、中溶科技醋酸酯化加氫4104元/噸),即使考慮糧食乙醇補貼和消費稅減免等因素后,煤制乙醇仍具有顯著的成本優勢,成本差至少在300元/噸左右,最大可達約800元/噸。
生物質乙醇補貼下滑,煤制乙醇憑借成本優勢有望嶄露頭角。未來生物質乙醇可能面臨以下風險:(1)財政補貼不斷下滑,糧食乙醇補貼已經從2005年的1883元/噸降至2016年的無補貼,盈利可能受損;(2)農業供給側改革驅動玉米去庫存,玉米價格若觸底回升將提高玉米乙醇成本;(3)木薯乙醇原料主要依靠進口,受國外關稅影響較大,而纖維素乙醇的酶技術仍待突破。反觀煤制乙醇即使在沒有補貼情況下仍具有競爭優勢。此外,未來生物乙醇和煤制乙醇的產能比約為3:1,我們判斷煤制乙醇企業間競爭將不會過于激烈,而更有望憑借成本優勢替代規模更大的生物乙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