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能源多元化,燃料乙醇上位
2017年9月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將“燃油車與新能源車”的話題推上高潮的源頭,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,全球產業生態正在重構,我國工信部也啟動了相關研究,制訂停止生產銷售傳統能源汽車的時間表。
新能源汽車,大家想到的是油氣混合車和純電動汽車。早在2009年開始,相關國家部委確定了以電動汽車為核心的新能源發展方向,然而在機動車限行限購,對新能源的支持補貼,集結了天時地利人和的發展條件,這么多年來電動汽車的增長依舊緩慢,2017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不足20萬輛。
2017年9月13日,經國務院同意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國家新能源局、財政部等十五部門聯合印發了《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》。方案提到,到2020年,全國范圍內將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,基本實現全覆蓋。
中國汽車目前的保有量為2億輛,年銷售超過2000萬輛,這便自然產生需求缺口由誰來補的問題。很快,關于乙醇汽油的推廣就被公布,一石激起千層浪。
車用乙醇汽油概念的簡單理解就是,在汽油中添加10%的生物燃料乙醇。理論上,添加燃料乙醇的汽油可以有效減少汽車尾氣中的碳排放、PM2.5等細顆粒物排放以及其他有毒物質的污染,從而達到改善空氣質量的效果。
中石化集團科技部原主任、教授級高工喬映賓表示,“因為酒精里邊含氧,它能夠燃燒得很完全,所以碳氫也可以大幅度降低,我認為它是環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。”
很多專家都從燃燒性能、環保效益上進行專業分析,乙醇汽油在各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。與此同時,國家汽車研究中心的試驗結果表明,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發動機無需改造,動力性能基本不變,尾氣排放CO和CH化合物平均減少30%以上。另外,由于乙醇汽油的燃燒特性,使用乙醇汽油還有利于消除積炭。
追根朔源,早在1979年巴西成功研制出首輛完全用含水乙醇作燃料的乙醇汽車以來,經過多年技術改進,乙醇汽車的整體技術已相當成熟。巴西所生產的輕型乙醇汽車,在動力、功率、加速性能、裝載量、行駛速度、一次加乙醇續駛里程等方面,已基本達到同類傳統汽油車水平。
包括一些內燃機燃燒學的教授都坦言,乙醇的溶脹性、蒸發潛熱高、燃燒后產生水的問題均已得到解決。那么,既然乙醇汽油的優勢如此明顯,為何像夜幕般靜悄悄。
其實,我國并不是沒有推廣過這玩意兒。早在2001年,我國就開始在部分省市試點推廣車用乙醇汽車。不過截止2016年底,我國燃料乙醇年產量也僅為200余萬噸,乙醇汽油的消費量也僅占全球汽油消費總量的20%左右。
其實主要在原料問題上,由于我國糧食并沒有達到供大于求的水平,所以一般鼓勵用非糧作物原料制造乙醇。可用于生產乙醇的非糧作物有甜高粱、木薯、甘蔗、秸稈等。而我國目前主要專注于秸稈煉制燃料乙醇的項目,但秸稈中的有用成分是纖維素,纖維素制乙醇工業化難度較大,未能推廣應用。所以在多種方式權衡中,國家主張刺激陳化糧消耗來作為燃料乙醇的原料。